本報訊(記者崔玉娟)一個當村官,一個在兒童福利院義務教音樂,秦文博和邢成用自己的熱情和執著,在有著“塞上江南”美稱的寧夏回族自治區書寫精彩的青春。8月7日,第126期“我的中國夢——奮鬥的青春最美外接式硬碟麗”勵志教育訪談在京舉行,寧夏賀蘭縣蘭光村黨支部書記秦文博和寧夏駝鈴文化藝術傳播中心執行總監邢成走進中青在線演播廳,和網友分享他們的青春故事。
  秦文博從北方民族大學畢業後,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縣新平村,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秦文博採用“多跑路,少說話”的戰新竹售屋術,贏得村民信任。他為村裡建立“大棚電子成長檔案”,解決村裡的農產品銷售難題;還為西北最大的設施蔬菜園區——新平園區協調建設蔬菜採購站,利用寧夏三農呼叫中心發佈蔬菜供求信息,銷售蔬菜。2012年,秦文博被公推直選為賀蘭縣蘭光村黨支部書記。
  邢成大學畢業後走上了追求音樂夢想的道路。2012年,在朋友的影響下,邢成到兒童福利院義務教音樂,堅持至今。他把兩個盲童送上了央視的舞臺,通過音樂讓脾氣暴躁的孩子變得平和……他教過殘障兒童、孤兒、服刑人員子女。如今,有一批志同道合的音樂人跟邢成一起幫助這些mSATA孩子。
  儘管發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風辦公室出租順,秦文博和邢成卻能苦中作樂,享受青春奮鬥的過程。
  “剛開始打算作為人生的一個過渡,後來發現慢慢喜歡上了這個地方。我總覺得應該在這個地方留下來,為我以後的人生划microSD上濃濃的一筆。”秦文博說,“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當你為老百姓乾成一件事情,老百姓向你投來一個認可的眼光時,真的是一種享受。”秦文博慶幸,自己畢業5年,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實實。
  “你跟別人說我的產品、技術有多好,那是空談。”秦文博回憶,村裡人開始並不相信年輕人能幹出什麼名堂,他就自己乾,做給別人看。通過一段時期的實驗,村民確實感覺到在同樣的生產條件下,新產品、新技術產生的價值大於原來的。“老百姓看的是實實在在的收益,只要你讓他的生活條件有所改善,他就跟著你乾。”2013年,蘭光村人均純收入達1.3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12.7萬元,成為全市收入“雙高”村。
  在堅持做義務音樂老師的過程中,邢成開始時覺得是責任,漸漸地他發現:“被人需要是一種非常幸福的感覺,這種幸福驅使我去做這類事情的時候沒有任何負擔,我是真心在享受。”想到孩子們需要他,邢成曾在受傷後坐著輪椅去給孩子上課。
  邢成的朋友知道邢成在福利院做的事情後,紛紛加入。邢成說,即便他離開銀川到外地發展,也一定會把這件事情做下去。“就算我不親自去做,也會讓我的團隊去做。”邢成現在正通過微信、微博等平臺做推廣,募集更多志願者加入他的團隊,他還計劃成立基金會,幫助福利院的孩子。  (原標題:塞上江南書寫青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s87xspb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