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們隔離開來的往往不是千山萬水,不是大海深壑,而是人們相互認知上的隔膜。觀察和認識中國,歷史和現實都要看,物質和精神也都要看
  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在歐洲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用生動的比喻,巧妙地駁斥了“中國威脅論”。 愛好和平、文明可親的中國“醒獅”形象,在歐洲贏得一片喝彩,同時也向世界提出正確認識中國這一重要命題。
  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曾把中國比喻成“友好的大象”。還有外國學者把中國描繪為與世無爭、和平可愛的大熊貓。可是,也有一些人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認為中國發展起來,必是一種“威脅”,甚至把中國描繪成一個可怕的“墨菲斯托”,似乎哪一天中國就要攝取世界的靈魂。儘管這種論調在有識之士眼中像天方夜譚一樣,但遺憾的是,總有些人樂此不疲。
  偏見為何難以消除?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說:“由於有歷史和文化上的差異,有時會得出迥異的結論。”但不可否認,那些背離事實依據的判斷不乏“刻意”的成分。有些人以己度人,因自己的國家有侵略、擴張的不光彩歷史,就妄言中國會“國強必霸”,甚至想給中國扣上“霸權”的帽子。有些人戴著意識形態的有色眼鏡,否定中國道路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妄圖“西化”“分化”中國。有些人抱著“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態,對中國的改革開放說風涼話,生造出“中國崩潰論”等說辭而喋喋不休。
  消除對中國的誤讀和偏見,除了要摘掉有色眼鏡,還要有科學的方法。正像習近平主席指出的那樣,脫離了中國的歷史,脫離了中國的文化,脫離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脫離了當代中國的深刻變革,是難以正確認識中國的。觀察和認識中國,歷史和現實都要看,物質和精神也都要看。
  從歷史和現實的多維視角看中國,才能更客觀。作為深重苦難的國家,中國人民對被侵略、被奴役的歷史記憶猶新,尤其珍惜今天的生活,尤其珍愛和平、反對戰爭。中國人苦苦尋找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君主立憲制、復辟帝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都想過了、試過了,結果都行不通。最後,中國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正是因為選擇了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中國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非凡成就,才展現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前景。
  從物質和精神的多維視角品中國,才能更全面。偉大的成就,離不開價值觀的支撐。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強不息等價值觀,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不瞭解中國人獨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就很難理解為什麼中國能成為世界經濟的“引擎”,就很難理解為什麼中國人有那麼強的民族自信心。
  縱觀人類歷史,把人們隔離開來的往往不是千山萬水,不是大海深壑,而是人們相互認知上的隔膜。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需要在世界舞臺上“講好中國故事”,讓中國在世界的眼前更透明一些。世界也應該避免對中國“先入為主”的誤解和“盲人摸象”式的誤讀。只有在正確認知的基礎上,智慧之燈才能發出光亮,照耀前程。  (原標題:多維視角看中國(鐘聲·學習習近平主席訪歐闡述的重要外交理念(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s87xspb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